生态文明建设直接关系群众的幸福生活。近年来,如东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引领,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通过科学精准治污、修复生态湿地、释放绿色动能、打造宜居环境等措施,努力绘就生态文明建设新画卷。
锚住“生态绿” 打赢保卫战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如东牢牢守住生态环境质量“只能更好、不能变坏”的底线,深入推进环境防治,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天更蓝了。坚持突出源头治理,强化减污降碳协同、臭氧和PM2.5防治协同、区域联防联控协同“三大协同”,聚焦大气污染防治,积极开展浸胶手套产业集群、铸造行业、化工行业等废气专项整治,全面推进重点行业和重点区域清洁生产审核,沿海经济开发区整体清洁生产项目入选“国家首批创新试点”。2020年以来,全县空气质量连续三年全省领先,PM2.5年均浓度排名前二,优良天数比例前五,群众蓝天幸福感明显提升。
水更清了。响亮提出“奋战水质达标决战年”,构建“源头防控、系统截污、全面治污”三位一体水污染治理体系,试点开展5个农田退水生态化改造工程,全面推广南美白对虾养殖尾水生态化处理,升级重点园区、行业、企业监测预警体系,实施重点时段涉水企业应急管控办法。2022年,全县市考以上断面水质优Ⅲ比例达到100%,取得了断面考核以来最好成绩。
土更净了。全面推进固废管理工作,将800余家产废企业、16家经营单位纳入危废全生命周期系统,严格落实土壤环境重点企业监管,持续推进农用地土壤镉等重金属污染源头防控。2022年全县土壤环境质量整体稳定,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为100%。
近年来,如东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生态环境领域真抓实干成效明显,2022年获得省政府督查激励。生态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也离不开强有力的执法监管。“十三五”以来,如东生态环境局曾两次获得全国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大练兵表现突出集体,全市唯一。
筑牢“基底绿” 引来群鸟栖
7月20日,在如东东凌湿地,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中华凤头燕鸥如期而至。中华凤头燕鸥目前全球仅存150只左右、被列为极危物种。因数量稀少、踪迹神秘,又被称为“神话之鸟”。
“神话之鸟”的出现是近年来如东在湿地保护方面取得实效的一个缩影。如东县拥有86公里海岸线,沿海天然湿地面积达22万公顷,设有2个省级重要湿地,广袤的潮间带滩涂是东亚—澳大利西亚鸟类迁飞路线中转站。为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如东严格落实滨海湿地保护修复要求,划定湿地“保护圈”、修复湿地“生态圈”,先后修复湿地1066亩,建成5个湿地保护小区,其中包括勺嘴鹬保护小区高潮栖息地。
除了“神话之鸟”,这两年,各类珍稀物种“造访”如东的频次逐渐上升,勺嘴鹬、黑嘴鸥等国际濒危物种、“鸟中大熊猫”震旦鸦雀、“熊猫鸭”斑头秋沙鸭、白眼潜鸭等也不断刷新纪录,全年超过45万只候鸟在沿海天然滩涂休憩,在今年1月中旬的沿海滩涂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鸟类监测调查中,共记录到野生鸟类54种7099只次,其中8种珍稀濒危鸟类共记录到1245只,包括991只集大群的红头潜鸭,如东滨海湿地已然成为鸟类“乐享圈”。
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落脚点在于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大力整治修复小洋口沿海湿地和自然岸线,实施“海之城”最美岸线项目,重点打造8.54公里最美岸线,并融入“海上交响乐”、“海上迪斯科”等人文生态景点,真正实现“水清滩净、渔鸥翔集、人海和谐”的目标。2022年,小洋口段海湾成功入选第一批省级“美丽海湾”示范项目。多类型生态安全缓冲区同步推进,提升水体自净能力,修复水生态系统,开启水环境治理新篇章,掘苴河郊野湿地公园获省级生态安全缓冲区试点。近年来,如东生态质量指数(EQI)良好,持续多年全市第一。
激活“绿动能” 释放内生力
高质量生态支撑高质量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如东笃定绿色能源发展,充分发挥规划引领作用,通过重点行业绿色发展和制造业转型升级,着力招引含金量高、含绿量高、含碳量低的好项目在如东落户,厚植高质量发展底色。
发展清洁能源。持续把绿色低碳作为调整能源结构、推动能源转型的主攻方向,以清洁低碳作为结构优化目标,充分利用沿海优势,着力构建以风电、LNG、光伏、氢能为主体的多层次绿色能源产业格局。全县能源总装机突破600万千瓦,全年新能源发电项目为电网输送清洁电力130亿千瓦时,占全县全社会用电总量160%以上,实现绿电净输出。
突出过程把控。推进全县工业园区(集中区)规划环评全覆盖,明确建设项目的刚性约束。稳步实施工业园区污染排放限值限量管理,健全在线监测监控能力体系,打好“测值测量”基础、划好“限值限量”红线、建好“用值用量”制度,实现排放总量和浓度精准管控。
加快产业转型。出台《如东县推进重点行业绿色发展实施方案》,对印染、装备制造、化工、浸胶手套、非金属制品等12个重点行业制定了准入门槛和转型标准。制定《2022年全县“制造业转型升级攻坚年”实施方案》,推动发展模式向“创新集约型”、“绿色低碳型”转变,诺德新材料、联亿机电等企业获批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优嘉植保、科顺新材料等企业获批省智能制造示范工厂。
算好“绿账本” 建设新家园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乡村是绿水青山资源的聚集地。玫瑰环绕、“彩虹”铺就,走进如东国家农村产业融合示范园,一幅美丽的乡村美景呈现在眼前。近年来,示范园通过融合农业与旅游业、文化创意产业等功能,拓展出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和创意农业等新业态项目,逐渐蹚出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新路子。
聚焦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如东从绿色生产、生活两个方面共同发力,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进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园区,培育优势特色产业,成功创建国家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1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3个,获批农业品牌6个,注册农产品商标4个。人居环境方面,圆满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建成省市特色田园乡村9个、美丽宜居乡村19个,栟茶镇获评全国特色小镇。
在打造美丽乡村的同时,如东还加快城市建设,城市形象显著提升。立足水资源优势,以“治水”为主线,“精雕细琢”城市空间,打造了“城依水、水抱城、水城一体”的“三河六岸”生态景观项目。不止于此,放眼县城,一个个崭新的景点拔地而起,先后实施人民路、江海路改造等市政重点项目59个,文体中心、青年公园、三号街区建成使用。全县建有公共绿地54个,建成区绿地率38.46%、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为18.72平方米,“举目见绿、百步见景、千步见园”城市风貌日渐凸显,获评“江苏省生态园林城市”。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新时代新征程上,如东将继续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以实际行动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