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城乡人居环境提升工作委员会!
2024年12月22日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资讯-行业动态-正文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逐绿而行 厚植高质量发展生态底色
来源:山西日报|发布时间:2023-08-16|浏览次数:396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和美丽山西建设为统领,深度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立足基本绿化,把握减污降碳总要求,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山清水秀、鸟鸣鱼戏、天蓝地净的山西画卷日渐浓墨重彩。

  以“绿”为笔,绘就生态秀美画卷

  清晨第一缕阳光洒落金岗岭,吕梁林局屯里林场管护员朱建华早已开启一天的巡山之旅。沿着林间蜿蜒陡峭的小路,跨过一道道山梁河谷,朱建华登上金岗岭山顶,一望无际的松林翠绿挺拔,连绵不绝的山峰层峦叠嶂。“在林局34年,我见证了这片荒山披上绿装,汇成林海。”

  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我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战略定位,以科学绿化为遵循,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以发挥“四库”功能为方向,推进生态系统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全力构建生态大动脉,提升全省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承载力。

  “两山碧”夯实生态基石。我省印发《关于开展科学绿化的实施意见》、出台《山西省国家草原自然公园试点建设指导方案》、实施《山西省“十四五”“两山七河一流域”生态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经济发展规划》等,进一步细化了治理举措,提升了全省科学推进生态建设管理水平。启动实施太行山吕梁山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围绕“四大重点区域”开展林草生态建设,2013年—2022年累计完成营造林4715.75万亩,黄河流域内的晋西北风沙区建成了百万亩连片人工林基地,全省森林面积、覆盖率、蓄积量稳步增长,绿色版图的森林资源更为丰盈。

  “七河水”日益清澈秀美。我省把以汾河流域为重点的河湖生态治理作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从流域系统性和生态整体性出发,坚持“一河一策”“一断面一策”,出台《山西省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2—2025年)》《黄河流域(山西)水生态环境建设规划(2022—2025年)》,实施“七河”“五湖”生态保护修复,强化重要河湖水域岸线的生态空间管控。2022年,全省94个地表水国考断面中水质优良断面81个,优良水体比例跃升至87.1%,改善幅度位于全国前列,河湖治理进入全流域、全方位、全系统修复治理的新阶段。

  “三晋蓝”铺展幸福底色。我省坚持污染减排与生态扩容同步发力,紧盯“蓝天常驻”目标,开展重点行业污染深度治理,推进矿山生态修复治理,开展锅炉综合整治“回头看”,推进燃煤、燃气、生物质等锅炉全面稳定达标排放;强化应急减排措施清单化管理,持续推进重点行业绩效分级,支持重点行业企业创A。今年1月—6月,全省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平均为4.70,同比下降2.1%,改善幅度在京津冀及周边省市中排名第一。

  以“绿”为纲,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雨后的蒲县黑龙关镇中垛村附近山峦叠嶂,云雾缭绕,山川、农田、村庄、河流相映成趣,呈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画面。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以生态省建设为抓手,按照“保护发展并重,坚守生态底线”原则,推动建设美丽山西。划定3.41万平方公里生态保护红线,实施依法保护、系统保护、重点保护,着力筑牢生态保护根基。

  完善法律法规加大保护力度。颁布《山西省永久性生态公益林保护条例》《山西省湿地保护条例》《山西省森林公园条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全省5100多万亩永久性公益林得到立法保护,其中经济林发展条例和禁牧轮牧休牧条例为全国首发。出台《山西省汾河流域生态修复与保护条例》《山西省汾河保护条例》《山西省水资源管理条例(修正)》《山西省泉域水资源保护条例(修订)》等,将汾河流域生态修复与保护上升到法律保护层面,确保实现“一泓清水入黄河”。

  推进“三长”协作提升保护精度。强化“三长”制全局性牵引性作用,列出任务清单,明确责任分工,细化工作举措,推动网格化源头治理,将资源保护发展重点向基层前移、向源头转移,让“长”的作用日益凸显、“制”的效能充分释放。同时,以深化河湖长制林长制协作、健全完善跨流域跨区域河湖长林长协作机制为抓手,建立河湖长制林长制联席会议制度,创新“河湖长+林长+”机制,推动河湖林草共建共治,形成强大保护合力。

  建立保护地体系强化保护广度。完善多元化生态保护补偿机制,优化生态空间和保护格局,建设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管理体系,以旗舰物种及珍稀濒危物种为重点强化栖息地和原生境修复,开展“绿盾”自然保护区强化监督专项行动,提升生态保护成效。88%的野生动物种群和高等植物群落得到有效保护,30余种植物、17种鸟类在我省有了新分布和新纪录,珍稀濒危物种分布区域不断扩大,种群数量稳步增长。

  近日,孝义国有林场红外摄像机视频里一只成年华北豹和两只亚成年豹同框出现,饮水、上山,30分钟的视频3只华北豹都很悠闲。这是孝义市第一次拍摄到野生华北豹成群活动,它的出没意味着当地的生态系统完整。目前,我省华北豹数量明显增加,成为全国分布最多的省份。

  以“绿”为擎,注入生态发展动力

  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我省锚定富绿同兴,多渠道创造生态产品,多角度探索生态经济转化模式,建立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以绿增景、用绿增产、靠绿增收,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逐步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互促共荣,打造了富民增收的绿色引擎。

  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8月8日,永济市首届黄河滩荷花节暨黄河文化风情游活动在韩阳镇夏阳村开幕。游客无不赞叹万亩荷塘的清丽雅致。“我们这里有竹林、荷花,还有水稻和芦笋。我们要依托独特的自然优势和丰富资源,把韩阳打造成黄河岸边的小江南。”韩阳镇党委副书记、镇长王斌说。

  以产业加速“两山”转化。目前全省干果经济林面积1964万亩,总产量达到22.4亿公斤,成为促进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重点打造山西(吕梁)干果商贸平台,善融商务平台山西林特产品馆2023年上半年交易量居全国第一。“我们从事林下食用菌产业,这几年发展起150多个大棚,带动了500多名村民增收600多万元。”翼城县伟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侯东升介绍。

  森林康养发展势头良好。启动国家森林康养试点98家,打造森林体验基地、养生基地、慢生活休闲体验区33处,举办首届山西省森林旅游节,推动森林康养、自然教育和森林体验等项目落地,以森林旅游康养拓宽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换通道。全省林草产值由2012年的311亿元提高到2022年的610多亿元,增长96%。

  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探索资源型省份全省域森林碳汇开发机制,充分释放森林资源的经济价值;严格落实能耗“双控”,发展清洁能源和新能源产业,推动产业结构绿色低碳转型,有序实施碳达峰碳中和山西行动,引导各类资源要素向绿色低碳发展集聚,提升生态碳汇能力,优化配置碳排放空间资源,在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中,我省履约率达99.6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目前,我省森林抚育碳汇项目已完成第三方审定,待国家正式开启交易市场后即可交易,首期交易量预计可达260万吨。目前我省已开始推进全国碳市场第二个履约周期配额清缴工作。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逐绿而行的山西正按照党的二十大擘画的宏伟蓝图,协同促进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人民生活高品质提升,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生态山西,绿色发展,潜力无限。(张丽媛)

热门资讯 更多>>
网站首页
本会概况
专家会客厅
新闻资讯
乡村振兴
人居项目
环保装备
公益活动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