鄠邑区位于关中平原中部,南依秦岭、北临渭水,距西安主城区18公里,2017年9月撤县设区。全区总面积1118平方公里,总人口46.3万人,辖10个街道和1个景区管理局,空间布局总体呈现“小城市、大农村”特点。围绕区二次党代会提出“诗画鄠邑、品质新区”建设目标,统筹山水城乡,全域打造如诗如画环境,全面建设宜居宜业品质新区,推进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加快城乡融合发展,充分发挥生态环境核心优势,实现筑巢引凤,吸引产业人口落鄠,形成“工作在高新、生活在鄠邑”发展态势。
近年来,鄠邑区在全面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计划各项目标任务的基础上,持续发力,聚焦“房前屋后、道路两侧、田间地头”三大区域,积极开展“拆、刷、清、修、扫”五大行动,城乡面貌焕然一新。为全面了解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现状及进展,更好掌握农民对人居环境整治后的总体感受和满意程度,挖掘好的经验做法,探寻存在问题及措施,近期,我组织农业、统计等部门,对全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
一、调研基本情况
(一)调研查范围和内容
1.调查范围:在全区10个街道和景区管理局区范围内开展线上普遍调研,调查对象为村民、村干部及街道干部,每个村选取20名村民和3-5名了解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情况的村干部。
2.调查内容:设计调查问卷两张,主要内容有:卫生厕所建设、生活污水、垃圾处理、私搭乱建、河流水渠清洁、农村环境整治行动开展情况、成效及村民满意度等情况。
3.调查问卷基本情况:对10个街道和景区管理局进行抽样,共收回有效样本1201份。调查样本中,农村1120人、城市81人,分别占总数的93.3%和6.7%;男性832人、女性369人,分别占总数的69.3%和30.7%;年龄结构以中年为主,其中21-30岁占6.9%,31-40岁占25.1%,41-50岁的被访者最多,占39.9%,51-60岁占22.8%。
(二)调查结果
1.人居环境整治取得良好成效
一是群众对我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效果总体满意度较高。本次调查问卷显示,65.3%的受访者对我区人居环境整治总体效果表示非常满意,22.4%的受访者表示比较满意,两项占比近9成(图1)。
图1 鄠邑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效果满意度占比图(单位:%)
二是各街道农村人居环境满意度评分整体较好。本次问卷调查数据显示:全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效果满意度平均得分为82.5分。在全区11个街道(景区管理局)中,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效果得分居前三位的是石井、蒋村和玉蝉街道(图2)。
图2 鄠邑区各街道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效果满意度得分图
三是群众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积极性大幅提高。对于村民是否愿意积极主动参与本区域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有94.3%的受访者表示愿意积极参与,我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群众参与度显著提升(图3)。
图3 鄠邑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参与积极性占比图(单位:%)
2.重点指标量化结果评价总体较好,但还存在一些短板。如下(表1)。
一是群众的安全感成色十足。邻里关系以87.09分位居全部二级指标第一位,社会治安、民主管理、交通安全分数均在70分以上,表明鄠邑区社会治安环境持续改善,农村居民安全感不断提高,村民享有更多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
二是生态环境满意度比较高。生态支撑以73.12分排名第二位,其中环境干净卫生位居二级指标第五位,环境干净卫生、植被绿化、垃圾清运等指标均在70分以上,说明集中整治工作成效显著。河流水渠清洁分数低于70分,该项工作亟需加强。
三是基础设施配套满意度较高。基础设施配套水平得分72.98,以微弱差距落后生态支撑。其中农村道路质量、交通便利程度排名均在中上水平;给排水设施满意度排名靠后,需要跟进配套。在1201份调查样本中,改厕户733户,占比61%,卫生改厕居二级指标中间位次。
四是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持续加强。从二级指标得分可以看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得分为71.13分,其中日常购物一项位居二级指标第二位,说明群众对日常购物便利程度满意度高,医疗机构、学校、休闲娱乐场所3个因素需进一步加强。
3.本次调研发现的主要问题
一是农村环境卫生方面:部分村民由于受传统生活习惯的影响,环境保护观念不强,仍存在乱扔乱倒、乱堆乱放现象。调查显示,车辆乱停乱放、垃圾清运不及时、广告乱贴乱画等6项问题在农村日常生活中较为严重,占比均超过20%(图4)。
二是农村生活方面:调研表明,今年来我区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有了极大改观,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集中在路灯破损不亮、公共交通不便、健身器材年久失修等方面(图5)。
三是农村给排水设施和河道水渠清洁方面:多个村反映排水管网无专项资金用作后续维护与运转;部分村内街道支干管道污水接户工程未实施,导致污水处理站不能有效利用;雨季汛期部分农田排水不畅;个别排水河渠没有定期清理淤泥;部分村排水设施不完善,做不到雨污分流等。
二、调研发现的经验做法
(一)高位推进,生态活力持续释放。立足实际、找准定位,确立生态立区的发展思路。区委、区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亲临一线,采取不打招呼、随机抽查的方式指导检查。区人大、区政协全过程监督指导,区纪监委等部门鼎力配合。先后召开多次动员会、调度会等,整合各类资源,推动全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诗画乡村建设稳步推进。
(二)规划先行,城乡建设深度融合。先后出台《村庄分类标准》《乡村风貌规划》等文件,完成了村庄分类、民居风貌改造。按照全区总体规划布局,重点构建“1+5+N”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有序推进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全区193个行政村中,66个村在城区和街道驻地,其余127个在2018年至2019年期间已全部编制规划。同时,启动9个行政村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玉蝉街道胡家庄村庄规划入选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规划实践案例。
(三)党建引领,环境整治多点开花。积极发挥“头雁领航”示范带动作用。玉蝉街道胡家庄村以党建为引领,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引进西安荣华集团,以“农户投地、企业投资、合作社持股”的合作模式,探索形成了“道德教化+制度约束+市场手段”相结合的人居环境整治新模式。玉蝉街道三旗村集思广益、创新工作模式,将各户卫生考核打分后兑换成积分,通过开展“积分换礼”等制度。石井街道全域实行“1+3+N”制度,即一核引领、三员共治、多元参与的共建共治共享人居环境治理模式。
(四)创新模式,文艺赋能助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环山路片区国际艺术村落,高品质打造8号公路,用文艺范交出乡村振兴的优异答卷。以石井街道为例,蔡家坡村依托优美的自然环境,联合西安美术学院、西安音乐学院等艺术院校,组建关中艺术合作社,连续四年举办“关中忙罢艺术节”,被央视《中国经济大讲堂》作为典型案例重点推介。先后获得“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陕西省美丽宜居乡村”“陕西省乡村旅游示范村”等荣誉称号。栗峪口村以党建引领为主导,引入国企陕旅集团和民企东方嘉禾成功打造了“红色旅游、亲子探索、农耕研学”三大文旅产业基地。先后获得陕西省美丽宜居示范村、陕西省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等美誉。
(五)筑巢引凤,助推农村经济持续升温。依托秦岭北麓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路子。以秦岭北麓8号艺术公路为线,推出精品旅游线路,加快艺术项目与民宿+餐饮+有机农产品+忙罢衍生品等乡村艺术游的全产业融合,鼓励大学生村官返乡创业,吸引更多的人才资源和社会资源回到乡村。“六艺斋”民宿、乡村会客厅、土锤咖啡馆、知青楼、艺术村长之家、终南剧场等的落地建设,带动了多产业融合发展,旅游从业人员达到200余人,年旅游综合收入1400余万元,真正让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
亟需解决的实际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生活污水处理还不到位;二是卫生改厕常态管护不到位;三是公共服务设施还不完善;四是乱搭乱建还时有发生;五是河流水渠清理还不够彻底;六是城乡公交频次较低、农村物流成本较高等。
三、下一步对策建议
(一)坚持规划引领,以项目落实环境整治。一是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结合农民群众生产生活实际,综合考虑道路等多种因素,对村庄进行合理整治规划。规划设计尊重村民意愿,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二是引进一批致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项目,建设有效衔接生活污水处理的排污系统,推进厕所污水和粪便有效处理或资源化利用。三是加快农村电网升级、气化乡村等工程进度,推进以电、气替代传统煤、柴等生产生活使用。四是针对道路上车辆较多、尘土较大、噪声污染较严重等情况,加强道路边上村庄内街道绿化力度,加强垃圾污水和黑臭水体发现及清理力度。
(二)强化机制建设,实现乡村常净常美。一是突出机制建设,从组织领导等6个方面建立健全常态化工作制度体系,坚持“周调度、月观摩、季点评”制度,构建系统化、规范化、长效化的政策制度。二是加快搭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信息化平台,指导街村通过完善村规民约、“门前三包”和群众评议等方式,明确村集体、村民的保洁义务,共建村庄保洁长效机制。三是建立监督考核机制,不断强化考核结果的实际运用,把农村人居环境考核结果作为各村各街道评优评先进的重要内容和指标,对好的经验成效、典型事例等加以宣传推广和奖励;对于差的挂牌警告或通告批评。四是运用好红黄旗制度,常态化开展督导检查,强化卫生改厕常态化管护,促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向纵深推进。
(三)整合各级财政,拓宽环境整治资金渠道。一是积极争取上级财政专项资金,区级财政予以配套支持。整合统筹使用各类涉农资金和涉农环保资金。二是环保、农业、林业等职能部门提供项目、技术等方面的扶持,帮助村组解决环境“脏、乱、差”的问题。三是借鉴先进地区收取农村垃圾费经验,积极探索建立我区垃圾处理农户付费制度,完善财政补贴和农户付费合理分担机制。四是积极发展集体经济,缓解财政投入压力。逐步建立以政府主导、分级负担、群众支持的多元化投入机制。
(四)创新机制体制,实现环境整治常态长效。一是采用“政府拨款+街道自筹+企业捐助+农户付费”等多种渠道整合资源,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对乡村卫生保洁工作实行整体托管。二是采取领导小组和第三方责任部门双重监管模式,结合专业保洁公司的制度化管理,形成街、村、公司一体化运行管理机制。三是因地制宜,借鉴改良适合本地区的优秀经验。统筹考虑本区域经济人文特点,按照先易后难、先点后面、老带新、先进带后进的原则,结合区域实际开展试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