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农业农村现代化之路,应当通过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构建全面发展、整体协调、统筹兼顾的目标体系,全面促进乡村振兴,打造宜居宜业乡村、绿色美丽乡村、文明和谐乡村。
牢固树立区域协调发展新理念
加快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是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的必然要求。近年来,在各项政策的推动下,虽然农村取得了较大发展,但与城市相比,许多方面仍然比较落后,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医疗养老保障、基础设施硬件和人力资源“软件”等差距也不小。
加快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现实需要。农村市场空间广,潜力大,但由于农民收入整体偏低,巨大的消费投资潜力还没有转化为现实支撑。同时,农村人才、资金、土地等大量生产要素,单向流入城市,使得城乡经济循环不畅通。
加快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挑战的战略举措。从国内来看,我国正处于调整经济结构、转换发展方式的重要时期,发展的资源约束加强。从国际来看,一些国家对我国关键技术“卡脖子”,对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严峻挑战。化解国内外各类风险矛盾,基础支撑在“三农”,必须牢固树立区域协调发展理念,有序推进区域间乡村建设,加强和创新区域乡村治理,推动城乡区域融合发展、可持续发展,切实守好“三农”基础,发挥好“三农”压舱石作用。
正视区域协调发展面临的问题
城乡收入差距依然较大。城乡收入差距是衡量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的关键指标。近年来,我国城乡收入比下降比较快,但绝对差距有所扩大。
农业质量效益与竞争力有待提高。一些地方农村产业大而不强、多而不优,抵抗风险能力较差。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低,区域间精深加工合作不足。农业与生态旅游、教育、工业、康养产业的融合也处在初始摸索阶段,农产品的生产质量不高。
科技投入强度不足。2021年57%的上市涉农企业没有研发经费外部支出,上市涉农企业中有75%左右不具备重点科研平台,涉农企业研发投入与工业企业差距较大。
高素质人才缺乏。从城市回迁发展的高学历高技术年轻人才较少,党员队伍整体年龄偏大,综合素养不高,部分村“两委”班子成员缺乏专业知识技能,模范带头作用发挥不强。
多措并举应对问题和挑战
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推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立足资源禀赋,适应消费需求的变化,精准选出适合本地发展的产业,推动产业发展由粗放分散向集约规模转变,由单一低端原料供给向复合高端深加工转型。支持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壮大,注重产业后续长期培育,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返乡入乡创业园建设,吸引农民工就近就地创业就业。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鼓励经济实力强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辐射带动周边村庄共同发展。
以延伸农产品精深加工全产业链为主攻方向,深入探索区域间三产融合。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和扶持一批农产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建立标准化、机械化、自动化的精深加工工业体系,保证加工质量和效率。引领农户或企业为当地特色农村产品创立品牌,加大品牌宣传力度。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兴办农产品加工企业,通过改制、重组、合并等方式,提高企业加工技术,提高精深加工水平。探索“农业订单批量生产+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农业订单生产+农副产品精深加工+电商直营直销”“绿色农业生产+生态旅游度假区”等模式,不断推进三产融合高质量发展。
以乡村建设行动为总抓手,大力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在基础设施方面,重点加强村内道路建设,围绕农业生产经营,建设资源路、产业路、旅游路等。加快农村物流体系建设,加大对冷链仓储等基础设施的投入,促进农村消费,吸引市民下乡消费。在完善综合公共服务体系方面,要强化县乡村统筹,重点提升农村教育质量,解决农村学前教育的短板。要加强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完善统一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制度。在政策支持方面,要加强财政支持,设立专项扶助资金,引导各类资本进入农业产业发展。要有针对性地助力农村产业的发展,开通多样化的金融服务,全面满足农户企业对金融服务的需求。
以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繁荣发展乡村文化。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推进移风易俗,完善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加大乡村文化能人培养,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挖掘农村的民风民俗、非遗文化、传统节日活动等,通过直播广告影视剧组的拍摄场地选取、农副产品售卖等渠道进行宣传,打造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乡村旅游基地。
以“三治”融合为重点,加强和创新乡村治理。进一步健全党委领导下的自治、法治、德治“三治”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发动群众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推动形成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新局面。重点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提升党组织带头人素质,选派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规范村级事务,建立村级事务清单制度,加强村级事务监督,推广积分制,推动“互联网+”乡村治理,完善乡村矛盾的纠纷解决机制,着力打造平安乡村。
以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重点提升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健全农民教育培训体系,打造高素质现代文明队伍。建立优胜劣汰的考评制度,培养一批思想先进、政治素养高、治理能力较好的优秀农村基层干部。充分发挥乡村党组织的建设与服务作用,发挥好乡村党组织的模范带头作用,共同推进农民生活实现共同富裕,公共服务体系得以健全,乡风文明与生态建设并驾齐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