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城乡人居环境提升工作委员会!
2024年12月22日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乡村振兴-乡村振兴-正文
让水更清岸更绿景更美——我省持续深化河湖长制推动建设幸福河湖
来源:山西日报|发布时间:2023-08-09|浏览次数:491


仲夏时节,万物丰茂。汾河,犹如一条碧绿的玉带蜿蜒流淌,两岸山峦青翠,树木葱郁,流域内河湖水清岸绿,山间谷地景致宜人,一幅山清水秀、鸟鸣鱼戏的大美画卷铺展开来。


  5月17日,省级总河长签发我省第2号总河长令——《关于持续深化河湖长制全面推进幸福河湖建设的决定》,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幸福河湖建设。近年来,我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自觉将河湖治理保护融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全面推行深入实施河湖长制,创新河湖管护模式,夯实河湖管护基础,有效筑牢了水生态治理防线,水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全省河湖治理进入到全面强化、标本兼治、打造幸福河湖的新阶段。


  完善制度,“河湖长”制从全面建立到全面见效


  炎炎夏日,从平定县娘子关镇坡底村旁流过的温河水波荡漾、清澈见底,河底色彩斑斓、圆润光滑的鹅卵石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呈现出迷人的光晕。


  “以前村民图方便垃圾随手倒河边,那时的温河杂草丛生、垃圾遍地。现在不一样了,村民保护环境的意识越来越强,温河也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坡底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高海柱和村民们见证了温河的蜕变。


  2018年,高海柱成了一名村级河长,每天巡河、护河成了他的习惯。“我的职责就是要看好山、护好水,还要依托好山好水发展康养产业,让村民享受到生态红利。”高海柱说。


  河湖长制的实施为河流生态修复立起了一道保护网。2017年以来,我省积极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贯彻中央关于河湖长制工作决策部署,扎实开展河湖长制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建立起了由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担任双总河长的省、市、县、乡、村的五级河湖长体系,保证了河湖长制从全面建立向全面见效的转变。


  为全面打通河湖长制“最后一公里”,我省还建立了“河湖长+河湖长助理+巡河湖员”的工作模式。日前,又出台了《基层河湖长巡查工作指南》,进一步明确了县、乡、村级河湖长河湖巡查工作要求、巡查内容、问题处理、考核奖惩等内容,让河湖巡查更具体。目前我省五级河湖长16528人,河湖长助理1058人,巡河湖员11036人。


  桃河,阳泉的母亲河。曾经,这里是天然的“垃圾场”,沿河村庄企业生活垃圾、建筑垃圾随意倾倒,黑臭水体肆意排入,河流生态环境不断恶化。为唤回水清岸秀,阳泉市以河湖长制为抓手,坚持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河道常态管护系统推进、持续发力,桃河水质连续两年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现在的桃河两岸美不胜收,用当地摄影爱好者路忠德的话就是“一条大河穿城过,太行山下白鹭飞”。


  文峪河,汾河一级支流,流经交城、文水、汾阳、孝义4个县市。从治理前的砂坑遍地、草木不生、满目疮痍的黑河、臭河、垃圾河到现在的水流清澈、水草摇曳、绿树成荫的绿色长廊,文化长廊,旅游长廊,当地的群众最有发言权。家住文峪河边西宜亭村的孟志亮高兴地说:“以前河里尽是垃圾、鸡粪,气味难闻。现在多好啊,水清了,河净了,景色也美了,这才像条河了。”


  唐河是灵丘县最大的河流,也是大清河的支流。正在推进中的唐河幸福河湖工程统筹沿河防洪排涝、灌溉供水、水环境治理和水生态修复,并有机融合当地文化与景观,形成唐河独具特色的生态景观风情带、沿河生态绿道、堰坝和山水景观,具有重大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工程2018年12月25日正式开工建设,预计今年年底项目所有工程建设全部完工。


  创新机制,部门联动形成治水合力


  盛夏时节,汾河介休段,河面波光粼粼,岸边绿草如茵,水面上灵动的水鸟为一碧千里的汾河平添几分生机与活力……“河长制实施以来,形成了河长负总责、部门齐上阵、社会全参与的治水模式,形成治水合力,有效解决了一大批影响河湖水质、环境和行洪安全的突出问题。尤其是河长、警长、检察长‘三长治河’模式,解决了一批长期想解决却解决不了的问题。”介休市水利局局长杜晓云感慨地说。


  磁窑河系汾河中游支流,经由介休市宋古乡洪善村汇入汾河。介休市金磊耐火材料有限公司在磁窑河洪善村段河道内修建的厂房,影响着河道行洪安全,由于各种原因,直到2022年仍未被拆除。2022年5月,依托“河湖长+检察长”工作机制,介休市检察机关通过磋商程序,与行政机关形成合力,短短十余天就把违建全部拆除,腾退河岸土地2.3万平方米。介休市检察院副检察长赵涛涛说:“在解决河道乱建问题中,检察机关充分发挥司法机关优势,将社会矛盾化解融入到公益诉讼办案工作中,通过释法说理,将可能出现的社会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促进了问题的解决。”


  河湖长制的优势就是集中力量办大事。几年来,我省充分发挥河湖长制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作用,统筹协调各方力量,积极协调干支流、上下游、左右岸协同共治,不断提升水环境质量,确保一泓清水入黄河。持续开展河湖治理保护专项行动,加强随机监管、联合监管、智慧监管、社会监管,常态化开展的河湖“清四乱”让乱占、乱采、乱堆、乱建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先后建立的“河长+警长+检察长”“河长+河长助理+河警长”等机制,进一步完善了“河湖长+”的组织体系。截至目前,全省共设河湖警长2689人,还结合实际设立民间河长、企业河长、党员河长等,引导全社会积极参与管河护水。


  今年50岁的王竞是阳泉市一名民间巡河员。她告诉记者,2022年5月,阳泉市向全社会公开招募桃河1名民间河长和50名民间巡河员,她积极报名,最终成了全省首支民间巡河员志愿服务队的一员。“我们会不定期组织巡河活动,主要是清理河道垃圾,很多人会带着孩子参加巡河活动,从小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生活中我们也会随时关注桃河,发现问题会及时上报。”王竞说,“成为一名民间巡河员,既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职责和担当。我们当中有公务员、也有下岗工人,年龄从十几岁到六十多岁,大家的出发点就是要保护好母亲河,营造出人人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氛围。”


  阳泉市水利局河长制科科长李永幸说:“让社会力量参与河流管理保护,是我们探索引导全民参与‘河长制’工作的创新,也是实现‘全民治水、全员行动’的具体行动,通过引导、示范、鼓励和带动,让更多的市民参与到护河、爱河、守河的行动中来。”


  数字赋能,构建“智慧河湖”管理新模式


  在祁县乌马河左墩——苗家堡村入昌源河口段,河道管护员郝晋桢正在巡查管护河流和清理河道垃圾,他的工作路线已实时传送到祁县智慧河湖管理平台。“工作中,我如果发现往河道内倾倒垃圾、排污之类的问题,可以手机拍照,通过‘晋中智慧水利’App及时上报。”郝晋桢说。


  同一时间,在祁县水利局中控管理室的大屏幕上,郝晋桢的巡河轨迹显示在了“祁县智慧河长”页面上。从“晋中市河长办数字监控平台”大屏幕上,可以看到晋中市111条河流、63座水库、35座淤地坝、11处水文站点等基础信息,河流、水库划界数据以及河流建设数据。


  “我们开发了适用于河湖长制工作人员使用的移动化一张图及OA(办公自动化)等功能模块,成功实现手机实时查看河流、水库、事件信息、实时监控等数据。在推进河长制改革过程中,我们积极探索用数字化赋能河湖立体化监管有效路径,通过建立河湖电子数据库、开发水系一张图、移动端App、终端识别等功能建设,实现了河湖立体化监管。”晋中市水利局河湖长制事务服务部部长刘健说。


  河流管护存在线长、面广的特点,结合工作实际,我省对河湖长制综合管理平台进行优化,基本实现了河道管理信息静态展现、动态管理、常态跟踪,初步构建了“智慧河湖”管理新模式。同时完善“卫星遥感+无人机巡查+信息平台+现场复核”的河湖立体监管体系,通过卫星遥感、无人机航拍等信息化手段,完成了对省内主要河流全面巡查调查,掌握河湖现状,为“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发源于太岳山脉孟山头南麓的昌源河,属汾河一级支流。祁县重点从昌源河流域防洪安全、生态修复治理、深化河长制改革、水文化传承保护、数字流域孪生建设、乡村振兴廊带融合等方面着手,推进实施昌源河幸福河湖建设任务,努力实现河流系统治理、管护能力提升、流域经济绿色发展的目标。


  “昌源河数字孪生流域基础平台开发工作已基本完成,河流、水库、水资源模型逐步有序导入与调试。我们正全力推进数字孪生流域AI防洪模型与水资源管理模块开发,加快智慧河长平台迭代升级,逐步提升昌源河流域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水平,实现河流‘天上看、云端管、地上查、智慧治’,逐步形成与幸福河湖相适应的现代化河湖管理体系。”祁县水利局局长赵宏说。


  如今,祁县依托昌源河生态廊带建设,沿河打造了“酥梨飘香水韵苗堡、三贤圣地和谐修缮、康养福地诗意刘堡、贯中故里魅力河湾”等10个乡村振兴示范村,给当地群众带来了看得见的效益。城赵镇修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段续斌告诉记者:“今年春天在我们镇举办的‘梨花节’让老百姓受益了,现在生态环境变好了,家门口有了好山好水,我们‘中国酥梨之乡’的金字招牌的带动力和影响力也扩大了。”


  “下一步,我省将充分发挥河湖长制组织体系作用,充分调动发挥各地各部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示范引领,跟进保障,规范管理,全力打造能复制、可推广的幸福河湖建设‘三晋样板’。”省水利厅河湖长制工作处处长渠性英说。

热门资讯 更多>>
网站首页
本会概况
专家会客厅
新闻资讯
乡村振兴
人居项目
环保装备
公益活动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