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邹平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聚焦生态环境领域突出问题,扎实开展水气土多环境要素协同治理,以智慧平台建设和科技治污为支撑,不断推进生态环境监管提档升级,着力走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之路。
一、紧紧围绕“治”字下功夫,多措并举助推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一是聚力管控精细化,持续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今年2月起持续开展环保攻坚行动,强化分类治理攻坚,加强工业企业无组织扬尘管控,推进企业升级改造和区域环境综合整治,推动2家焦化企业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对51处高空瞭望视频监控进行专人值守,全面落实高值区溯源、消除火点火情等各项工作措施;有序开展挥发性有机物(VOCs)和氮氧化物协同治理、工地扬尘治理,分时段开展臭氧和细颗粒物污染防治;加强移动源和非道路移动机械监测监管,持续打好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严格落实减污降碳总要求,加强重污染天气应急联防联控,完善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及应急减排清单,做到减排清单涉气企业全覆盖,有力有序应对今年以来出现的4次不利气象条件。2023年第一季度邹平市PM2.5浓度达到46微克/立方米、空气优良率67.9%,推动空气质量持续改善。二是聚力整治常态化,持续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严格入河排污口监管,明确邹平市144个河流河段“段长”、268个排污(水)口“口长”、53个小清河沿线闸口责任人,压实责任,落实到人。坚持系统治理,持续开展小清河、杏花河、胜利河3条重点河流及其支流入河污染源排查溯源,严厉打击偷排、漏排等环境违法行为;督促污水处理厂加强运行管理,对污水处理厂纳管企业开展常态化监督检查,同时加快推进实施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提升外排水入河水质标准,确保全市优良水体比例进一步提升,重点河流断面稳定达标;开展总氮加密监测,锁定浓度较高的责任区域和污染源,强化重点行业总氮浓度控制,持续推进总氮排放量削减,小清河流域入河总氮得到有效控制;因地制宜谋划水污染防治项目,深化落实横纵向结合的生态补偿机制;定期开展水源水质监测,持续开展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专项检查,有效防范重要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风险。2023年省控以上重点河流断面水质达到Ⅳ类及以上水体,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三是聚力治理多元化,持续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监督20家省土壤重点监管单位认真履行有毒有害物质排放报告、隐患排查、土壤和地下水自行检测等法律义务。已有20家完成有毒有害物质排放报告及隐患排查工作,5家完成一次地下水自行监测,3家完成土壤自行检测,九户镇完成一次化工集聚区地下水例行检测。加强协同管控,有序推进12个村庄的生活污水治理任务,各镇街建立长效运维机制,力争时间过半、任务干完。四是聚力监管规范化,持续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推动排查前置,强化危险废物源头准入和转移监管,持续对全市纳统危固废企业开展大排查大整治,加大对危险废物经营、产生单位现场帮扶指导,组织开展专业培训、规范化评估,不断提升辖区内危废规范化管理水平。积极开展放射源、辐射源安全隐患排查及“回头看”,全面守牢环境安全底线。
二、紧紧围绕“防”字守底线,严防严控筑牢环境安全屏障。推进区块链环境监管2.0平台建设,加大非现场监管数据分析研判能力,走好“大数据+”的发展新路,提高执法精度,链上治理企业达1000余家,上链监控点位可覆盖6000余个终端设备,上链存证量达到4亿+以上。健全环境执法工作机制,成立水、气、土、固废、声许可类执法专项中队,坚持“一线工作法”,调动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现场检查、现场执法,快速高效解决存在的环境问题。推进唐口桥水站50KVA柱上变电站、唐口水站伴热工程项目建设,不断提升环境监测能力。
三、紧紧围绕“精”字优服务,全力助推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严格落实建设项目准入负面清单,严防“三高”项目落地,指导帮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规划环评及经济技术开发区调整扩区规划环评相关工作,推进重大项目和民生项目落地实施;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对各级重点项目持续跟进,深挖可利用污染物总量,优先扶持重点项目环境需求,为企业提供优质、舒心的环保服务,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多渠道深挖减排潜力,推进大气产业结构升级及生活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工程,全力完成年度减排目标任务;在大局上谋划,在关键处落子,全力以赴创建省级“两山”实践创新基地;以2项国家试点先行先试,完成构建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监管制度体系试点,协调推进“三线一单”减污降碳协同管控试点,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特色成果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