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充分发挥标准化在推动乡村振兴中的支撑作用,农业农村部、国家标准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日前联合印发《乡村振兴标准化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方案》经国务院标准化协调推进部际联席会议全体会议审议通过,聚焦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以及提升标准实施水平等部署了11项重点任务,提出到2025年要基本建立农业高质量发展标准体系。
“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必须加强统筹协调,因此要强化标准引领,降低试错成本,以形成可持续、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农文旅产业振兴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袁帅认为,乡村振兴标准化并非要求千篇一律,重点在强调协同效应,因此各地在执行过程中还需结合自身实际因地制宜,做到精准施策。
标准化行动提速
实际上,我国对乡村振兴标准化行动部署已久,至少在2021年出台的两份顶层政策中均有所提及。其中,《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专门部署“推进乡村振兴标准化建设”,提出要强化标准引领,实施乡村振兴标准化行动;《“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也强调要提升农业标准化水平,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建设宜居宜业乡村。
此次《方案》正是为贯彻落实相关部署,充分发挥标准化在推动乡村振兴中的支撑作用,因此在目标及任务部署方面明显更为细化。
“标准化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发挥着基础性、引领性作用。”市场监管总局标准技术司在对《方案》进行解读时指出,标准是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的技术支撑,是国家基础性制度的重要方面,乡村振兴同样离不开标准支撑。
对于乡村振兴标准化行动,此次《方案》除提出到2025年要基本建立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标准体系这一总体目标外,还在产业发展、乡村建设以及推广机制等方面提出了更加具体的目标。
其中,在产业发展层面,《方案》提出到2025年,在制修订1000项国家行业标准的同时,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建设、生产和产品“三品一标”协同推进取得积极进展,构建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体系30个。
在乡村建设层面,《方案》则提出到2025年,要制修订一批乡村建设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乡村公共服务标准支撑能力得以提高,初步形成乡村建设标准体系;推广机制层面则提出到2025年,标准化示范作用显著增强,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农业标准化服务与推广平台、国家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基地的示范带动作用更加突出。
11项重点任务
除更为具体的行动目标外,此次《方案》还提出了11项重点任务,涉及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以及提升标准实施水平等多个方面。
其中在强化农业发展的标准基础方面,《方案》围绕种子、农田建设、土壤整治、农机装备、设施农业标准化等提出要夯实保障粮食安全标准基础;同时以产品为主线,构建协同高效的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加快绿色投入标准供给,强化化肥和化学农药减量化行动标准支撑等。
在乡村建设方面,《方案》则提出要强化乡村房屋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完善农村公路建设、管理、维护、运营标准体系;健全农村人居环境标准体系;以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学前教育助学服务、义务教育服务、普通高中助学服务、残疾儿童及青少年教育、公共卫生、防灾减灾、公共文化体育服务等为重点,强化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在乡村实施应用,助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提升乡村振兴标准化推进水平方面,《方案》提出要巩固提升防返贫工作标准化水平;推进标准供给由政府主导向政府与市场并重转变,优化构建以国家行业标准为引领,以地方标准、团体标准、企业标准等为支撑的标准供给结构;深入开展试点示范和服务体系建设,深化标准化国际合作等。